作者:田育瑄 (親子天下)2017-02-10

在何種情境下,我們才得以讓孩子願意主動談心呢?


互動良好的家庭對話是教養得以成功的關鍵,

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想要彼此開誠佈公談心絕非易事。

英國家庭心理學醫師瑞秋安德魯(Dr Rachel Andrew)接受《衛報》訪問時便提到,

其實當父母處於「從旁傾聽」的時候,

像是一起跑步、散步、騎車、煮飯、烘焙等等,

就是親子間進入談心的最佳時刻;

原因在於,這類情境下的對話通常不會帶給孩子任何壓力,

因此自然可以聽到孩子內心真實的聲音。

「無論是幾歲的孩子,若親子間能養成談心的習慣,

除了將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,同時更能滋長親子間的信賴關係,

因為孩子會知道,無論發生了什麼事,他都可以安心的告訴你,

不用擔心一開口就會挨罵;

而我們所得出的經驗是:從旁傾聽的談話方式容易讓孩子感到自在,

進而願意分享自己所遇到的狀況,

就像孩子們玩耍時就會自然而然的對話起來一樣」安德魯分享。

至於如何才能讓孩子對你敞開心扉、無話不談呢?

家長們不妨可以這樣做:


1.親子時光,每天至少10分鐘

一般而言,建議每天至少有十分鐘的活動是由孩子主導的,

創造從旁傾聽的機會,

像是一起動手做勞作、烤餅乾、跑步或其他適合親子互動的項目,

首先這麼做會讓孩子理解他們對你的重要性,

不但可以建立孩子對你的信賴,

同時更可以讓他明白你們之間存在著專屬的親子時光。


2.專心聆聽,讓孩子主導對話

往往在規律且和緩的氣氛中,

就能讓孩子自然的養成與家長分享心情的習慣,

尤其當孩子正和你分享自己時,

家長所需要做的就是專注聆聽,

讓孩子主導對話就好,

切勿中途就對孩子的話妄下評語或是產生質疑,

要不這將有損好不容易才萌芽的親子關係。


3.保持冷靜,確認孩子的感受

有時候,家長可能會被孩子說出來的想法或事實嚇到,

但家長務必要冷靜的讓談話繼續,

從旁傾聽的對話方式可以有效拉近親子間的距離,

讓孩子有勇氣說出原本害怕或煩惱的事,

像是最常見的「校園霸凌」,

家長們往往知道後就想立刻採取行動,

但卻忽略了其實應該冷靜下來,

聽聽孩子們自己的想法如何。

藉由談話的過程,家長可以確認孩子真實的感受,

像是:「我總算知道你每天上學所要面對的」,

或是「難怪你總是一臉焦慮」,

但記得還是讓孩子繼續主導話語權,

直到他們想要結束談話為止。


4.提供選項,不為孩子做決定

在談話告一段落時,

家長也可以提供一些選項,與孩子討論接下來該怎麼做比較好,

像是:「你覺得媽媽陪你一起去學校處理妥不妥當?」

或是請孩子寫寫看他希望你怎麼跟校長或是老師反應,

如果家長希望建立起孩子對你的信任,

記得千萬別替孩子做主,尤其對青少年來說,

你越是替他們做決定,他們越會覺得你侵犯了他們的隱私。

儘管父母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,

但表達關愛最好的方式往往卻是──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,

除了讓他們釐清自身的感受之外,更要讓他們知道,你永遠都跟他們站在一起。